四、埋栅电池:UNSW开发的激光刻槽埋栅电池,在发射结扩散后,用激光在前面刻出20m宽、40m深的沟槽,将槽清洗后进行浓磷扩散。
储能变流器、光伏逆变器、电网和负荷等通过LDU连接,构成微网的发电、储能和用电环节,风电逆变器组成离网系统单独为屋面照明负荷供电,其信息由LM采集,并上传至MDS。光伏电微网悄然进入成长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与近年来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喧嚣相比,光伏电微网的市场拓展则显得相对沉寂。
三是作为国家电网的有效补充和分布式发电的有效利用形式,具有技术成熟、经济合理、因地制宜等优势的光伏电微网技术,着重于从系统集成方面来切入自发自用模式的分布式发电,相当适合于在目前情况下进行实际应用。MDS通过LM获取各个支路的功率等信息,并通过LDU对各个环节进行投切,在并网及离网情况下实现发电、储能及负荷的控制,保持微网系统的平衡。据了解,微网的监控系统由LM和MDS调度控制组成,包括光伏并网逆变器投切(或输出功率控制)、储能子系统的功率控制和负荷投切。小微网入驻科技部办公楼顶据该项目的建设参与者之一、上海奇亚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介绍:即将入驻国家科技部办公楼屋顶的微网,是一个集风电、光电、储能于一体的微网项目,其中风电部分的装机容量为8300W,光伏发电系统的装机容量约为15KW,储能系统采用标称容量为20kWh的钛酸锂电池,采用可灵活移动的柜式结构,能够实现能量的双向控制,具备并网和离网两种工作模式。二是伴随着分散开发、自发自用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球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自发自用、内需希望在屋顶也逐渐开始成为了扩大光伏发电内需的基本思路,从而使光伏电微网市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
而近期,有关国家科技部机关办公楼屋顶即将建微网的消息,更是成为了业内广泛关注的热议话题之一,其示范效应不言而喻,并被业内人士充满希望地称之为小微网登上科技顶。近年来,与太阳能光伏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寒冬已至处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光伏电微网的内需市场推广应用则可以用阳光灿烂来形容,小微网、大市场的趋势已经日益明朗。中国光伏企业对美国的双反,缺乏有力的应对措施。
IHS公司光伏业高级分析师Stephen DHaene表示,2011年整个光伏产业链价格大幅下跌:电池组件下降了45%,接近0.8美元/瓦特。就记者在本届上海光伏展会现场接触到的做全产业链和光伏组件的企业以及结合公开的新闻报道来看,几乎全部这样的公司都号称、或者已经实际在从事光伏集成电站的建设,这一点,与2010年下半年一窝蜂宣称要打造垂直一体化模式的现象,如出一辙。去年10月发起中国光伏业反倾销联盟的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无奈地向记者承认,中国对此举缺乏有效反制措施。就欧洲而言,建设光伏集成电站的综合毛利率为8%-10%,而瞿晓铧甚至表示阿特斯在加拿大的电站毛利率高达25%。
包括英利绿色能源、韩华新能源、阿特斯阳光电力、昱辉阳光、晶澳太阳能、天合光能等多家光伏企业,均对外宣称其早已、或者正在布局日本市场。国内光伏企业正全力施展浑身解数,力求摆脱因价格下滑、但产能快速膨胀带来的毛利率和净利润下滑的窘境。
后者认证约要一年时间,检测对象主要是地面电站。出于该项预期,日本市场立即成为中国光伏业注意力的集聚焦点。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对记者表示,我们希望有一个自由的贸易市场,贸易战是两败俱伤。乐观者预期,这将使日本得以在未来三年催生出10GW的市场。
美国IHS iSuppli调研机构光伏业高级分析师顾理旻向记者承认,国内一线光伏公司在美国的销售几乎已经停滞。日本政府的此项考虑是出于对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损坏导致出现环境污染的担心,从而修改了其清洁能源计划,从发展核能转向太阳能。令人担忧的是,央企对一片萧条的光伏业各公司虎视眈眈,国内一线光伏公司已有向央企投诚的迹象:瞿晓铧在5月18日向网易财经间接承认其正与中海油接触,商讨中海油并购阿特斯事宜。欧洲市场已经萎缩50%,但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在内,目前无法消化这另外的50%产能。
据苏维利介绍,一座100MW的电站,需要投资3亿美元。只是,日本光伏业独特的产品认证体系,将几乎所有中国一线大型光伏企业阻挡在外,除非中国仍只做低端环节:为日本厂商制造成品,之后贴上日本品牌,以此赚取薄利。
前者认证时间约为半年,主要针对住宅屋顶电池板的销售商。在2007-2008年的极盛时期,中国光伏企业几乎有99%的光伏产品销给了欧洲市场。
他对记者表示,现在说要做电站的企业并不真心想这么做,其最终目的是销售组件,并希望赚取比组件和多晶硅销售更高的毛利率。电站规模目前最大的不过就50MW,只能消耗20MW的组件,量很小。上述正泰太阳能市场处技术主管对记者称,日本有不同于欧洲或者其他地区的光伏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这种体系分为两种,即J-PEC和JET认证,由日本IEC负责检测。李俊峰的言下之意,或许暗示中国政府将听任光伏企业破产而不顾。美国市场关闭大门5月24日,中国国内光伏业四大佬(无锡尚德、英利绿色能源、天合光能和阿特斯阳光电力)在上海举行联合发布会,期间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宣读了关于美国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反倾销初裁的声明。对于中国的光伏业,欧洲市场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page]最近日本政府可再生能源采购价格估算委员会提出以20年为期限,以每千瓦42日元(折合3.3442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光伏发电量。正泰太阳能市场部一位负责人对网易财经表示,这么高的税率,根本没法继续做。
就在一周前的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向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征收31.14%-249.96%的高额反倾销税。苏维利说电站投资回收期是十年。
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几家中国光伏企业获得了这两种认证,如果缺乏产品质量认证,则无法在日本市场销售光伏产品。不要将走出行业低谷的希望寄托在政府出台救市政策上。
5月24日,无锡尚德CEO施正荣表示,我们对美国商务部的决定非常失望,我们现在仍然希望美国商务部在最后裁决前,尽可能看到我们所具有的成本优势,以求其在终裁时能对中国做出比较有利的决定。让中国光伏业倍感无力的是,国内政府并未准备为其夯造一个坚实的后盾,这让中国光伏公司在面对外患高压时总显得缺乏底气。天华阳光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苏维利,有7年电站建设的实践经验,是国内唯一一家从事光伏电站建设的公司。正泰太阳能市场处一位要求匿名的人士愤愤地说,看来政府就等着捡皮夹子了。
阿特斯阳光电力CEO瞿晓铧于5月18日对网易财经称,去年我们在日本市场上建设的电站规模为数十兆瓦(记者经过多方了解,得知阿特斯此项数据是30MW)。中国国内现在电站的普遍规模为20MW-30MW,仅能吸收8MW-12MW的光伏组件,但投资高达6000万-1.3亿美元,即使企业能勉强承受这个投资成本,也无法等上十年来收回投资成本。
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于5月15日在上海对记者表示,出现如今这种局面,并非政策出了问题,而是光伏业企业家不懂自律,过分追求规模和产能的结果。现在,这个全球第一大市场正在迅速萎缩。
晶澳太阳能一位供应商关系管理经理承认,新兴市场目前无法消化欧洲市场萎缩产生的市场供给量。大美研究中心光伏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美国占中国光伏组件出口目的国全部市场份额的15.1%,环比增长0.8%,仅次于排名第一的荷兰与排名第二的德国,为新兴市场中装机量规模最大的国家。
难获日本光伏认证对于中国光伏行业的不全是坏消息,邻国日本将于今年7月,启动全量固定价格收购制度(Feed-In Tariff,FIT),规定公司必须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量,这对急欲寻找替代市场的中国光伏厂商来说,是真正的甘霖。集成电站看上去很美面对内外高压,中国光伏业界认为只有拓展下游,建设光伏集成电站,推进组件销售和赚取较高利润率,可能是目前可行的出路。让原已心力交瘁的国内光伏企业更加沮丧的是政府的态度。当然,如果真的(贸易战)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也会拿起武器反击。
浙江正泰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处一位负责技术的主管对记者表示,现在发展速度最快、市场规模最大的非欧国家是中美日三国,这是实质上的新兴市场,其中占销售市场份额最大的是美国。除了美国双反影响,新兴市场在短期内无法充当欧洲传统市场萎缩的替代,而国家管理部门却并无任何实质性的援手,加上央企在旁虎视眈眈,中国光伏业陷入阵痛性迷惘。
国内一线光伏企业原本寄望美国市场,但双反事件后,税率提高,中国光伏企业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利润空间消失了。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 NPD Solorbuzz的高级分析师Ray Lian(Ph.D.)对记者透露,中国大陆的索日太阳能取得了JET认证,台湾旺能最近也刚刚获得该项认证。
记者注意到,国内各类光伏公司目前提及频率最高的词组是新兴市场,在本届上海光伏展上,每个人都在交流各自公司对于新兴市场的希望与渴望。号称早已进驻日本市场、并于近期在东京成立总部的英利绿色能源,其品牌部总监对网易财经关于去年英利在日本市场的组件出货量和光伏电站规模几何的问题,闪烁其词,称不方便透露。